
胶质母细胞瘤是最普遍的脑肿瘤,其特征是高侵袭性、高复发率、异质性强。当前手术切除是胶质母细胞瘤主要的临床治疗策略,然后辅助进行放疗和化疗。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当前临床最常用的胶质母细胞瘤化疗药物,然而,TMZ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及耐药性仍是临床治疗过程无法回避的难题。
7月8号,福建省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与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王占祥教授与助理研究员张炳长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 Death Discovery》发表了题为“The combination of temozolomide and perifosine synergistically inhibit glioblastoma by impeding DNA repair and inducing apoptosis”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对CGGA数据集进行分析,发现接受TMZ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AKT高表达水平的患者往往具有较差的预后。Perifosine是一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AKT抑制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能显著透过血脑屏障。研究团队发现替莫唑胺与Perifosine联合使用在细胞和裸鼠荷瘤层面皆能协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替莫唑胺与Perifosine联合使用降低BRCA1表达,从而抑制DNA修复,诱导DNA损伤,并通过半胱天冬酶依赖性机制诱导细胞凋亡。研究团队还发现复发性神经胶质瘤患者,较高的BRCA1表达水平对替莫唑胺治疗较为不敏感,预后较差。
该研究报道了替莫唑胺与perifosine联合使用是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一种有前途的策略,特别是针对AKT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有助于减少替莫唑胺单独治疗导致的耐药性,指导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价值。